为全面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创新和能力建设,小金县美兴镇持续深化社区“1+9”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一网三办四前置”工作法,推动网格组织重塑、功能重塑、机制重塑,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运行机制,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一网”集民情,重构社区网格体系
合理建网,按照规模适度、覆盖有效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社区综治中心大网格、二级专职中网格、三级楼栋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将原有15个专职中网格优化设置为20个,按照社区常住户和县外居民划分微网格197个、专属网格36个、流动网格2个,延伸触角提升治理精度。
组织统网,完善“乡镇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在20个专职中网格全覆盖建立功能型党小组,增强统筹协调功能。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77个双报到单位下沉社区,800余名党员进“网”服务,实现共驻共建、共建共享。
合力管网,组建“专兼结合、多元联动”网格队伍,20个“中网格”融入“镇包片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社区干部、社工义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楼栋长、网格长”9类人员,专职网格员兼任“二级中网格”网格长,定岗定责,对外公开网格图,协同开展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化解等工作,让专职更专、兼职更优、包联更实。
“三办”纾民困,破解民生领域难题
“闻风而动接诉马上办”,网格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住房安全等民生问题,通过“E通”随手拍功能30分钟内层层上报社区和镇综治中心,中心接到网格诉求后通过平台流转,将问题分流与交办给相关部门,原则上简单问题要求1个工作日内解决,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之内答复当事人,今年以来接诉85件,办理率达100%,群众诉求办理质高效优。
“走网入格见面沟通办”,按照“需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网格“三个一”,即一次现场查看,一次当面沟通,一次回访追踪,网格员通过多次现场走访协调,现场解决群众诉求120余件。
“重点领域集中攻坚办”,聚焦破解城区“两违”整治、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重点难点领域问题,建立“专班发动、部门促动、网格联动、党员带动”工作机制,采取集体会诊、联合出击,合力解决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安全等4类问题32项事项,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前置”暖民心,拓优便民服务渠道
用好阵地,服务前置传递,聚焦便民服务、智慧养老、幼儿托管、社区活动等群众共性需求,标准化规范化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拓展“红色微网格、服务我先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开展政治引领、便民服务、议事协调、教育培训、文明实践等活动30次,覆盖群众2635人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
未诉先办,问题前置发现,以微网格为民情“探头”,开展“地毯式走访行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今年以来,靠前解决“九小场所”安全隐患、城区“两违”整治等问题785个,实现“被动响应”向“主动出击”转变。
议事协商,情况前置研究,紧盯“物业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物业纠纷排查整治”等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健全社区“红板凳议事”机制,每月分类梳理居民诉求,确定集中商议议题,组织居民参与议事,累计组织“红板凳坝坝议事会”11场,成立小区业委会10个,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问题9个,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次,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微治理水平。
汇集力量,矛盾前置调处,聚焦破解社区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难题,践行“枫桥经验”,打造王桥调解工作室,采取组团调解、跨界调解等多调联动模式,完善顶格调度、提级办理,集中会商、现场交办等调处制度,增强矛盾调处工作整体性和协同性,化解矛盾纠纷16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