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县法院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拓展运用,专门成立“石榴籽”调解中心,充分运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基层力量整合一体化运作,深入推进诉源治理。
主动加强党委政府领导。坚持党政主导、司法推动、多元共治原则,综治中心、公安、司法等9部门入驻调解中心,按照“部门联动、跨界联诊、问题联治”工作机制,与相关单位构建9个联动机制,形成诉源治理“一盘棋”工作格局和“同频共振”工作效应。在4个派出人民法庭设立巡回审判法庭、5个景区所在地设立巡回审判工作站、工业园区设立1个司法服务联系点,形成了庭、站、点三位一体巡回审判网络体系,打造基层治理“示范点”。加强诉源治理构建“无讼村”,建立驻乡村基层联系点24个,让法官“融网进格”,建立联系点排查机制,通过“专业问诊”精准解纷,2023年在线就地化解矛盾纠纷6件,就地化解率100%。
积极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建齐配强调解队伍,任命50名法律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选聘21名民族乡贤及少数民族党员充实到“石榴籽”调解员人才库。调处方式推陈出新,在调解中心墙壁上把藏族图腾等民族文化元素与法治文化充分融合,建设特色文化阵地,拉近少数民族群众心理距离。以多种形式宣传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纠纷典型案例和法律规定,推动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全链条程序对接,对不适合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纠纷,引导进入司法确认、诉讼、仲裁等解纷途径;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依法申请司法确认固定调解协议内容;当事人未按调解协议全面履行的,中心可以辅导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执前督促和解或强制执行,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持续深化诉源治理。紧盯“案源治理”,加强速调速裁团队建设,对争议不大并适用简易、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进行快审速裁。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妥善化解民事纠纷,2023年1月至今案件调撤率达77.2%。
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电子证据展示、电子送达、在线调解、数智执行等相关服务纳入系统,努力实现“指尖诉讼”和“掌上办案”。2023年1月至8月,网上立案67件,网上立案率达68.3%。线上调解90件,成功率88.1%。线上缴费131件,占比84.52%。
借助网格化管理等基层治理力量,2023年以来,指导参与司法所、村组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11次,惠及人民群众120余名。调解中心通过线上大屏宣传视频,线下材料指引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途径指引、风险预警提示等综合立体服务,尽可能把纠纷解决在前端,把诉源治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