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检察风云 >
九寨检察人观影热议《第二十条》
www.abapeace.gov.cn 】 【 2024-02-29 09:13:38 】 【 来源:九寨检察

  2月27日,九寨沟县检察院组织全体干警走进影院,集中观看热播电影《第二十条》。


dad26ff86715d0a81ee1762da1037a10.jpg

  

  观影之后的干警们,心潮澎湃,仍沉浸在影片所展示的一幕幕场景中,聚焦“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检察人员,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课题,大家纷纷谈感想、谈认识、谈打算。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余涛:看完影片《第二十条》,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的含义,尤其是看到影片中检察官对案件事实、关键证据的“较真”、新旧司法理念的碰撞、法与理之间的冲突时,更是引起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的确,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每一个案件都是鲜活的司法实践。我们要坚守初心,始终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我们要如我在诉,始终把天理、国法、人情融入办案全过程,确保案件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融。我们要对法律和职责充满敬畏,勤于学习思考,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坚持公平正义的信念去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在每一次办案实践中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一检察部主任汪珊珊:“公平正义”“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律的权威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在观看电影《第二十条》过程中,这些语言让我印象深刻。电影名称来源于《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影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在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框架下,讲述时代洪流下的法治进程。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民众的普法,更是对执法工作者的警醒,作为基层检察干警,我们应当摒弃杂念,将法治理想、正义理念贯穿生活、工作始终。要始终牢记选择检察事业的初心使命,将“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落到行动上,让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能够在法治社会得以回应,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第一检察部四级检察官助理段宇超:感谢单位组织观看这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影片质量完全超过预期。电影不免有些煽情的成分,但还是很感动。现实生活中,要唤醒沉睡的“第二十条”,推翻历史的惯性,推动法治的进步,是件很难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甚至以很多人的血肉之躯为代价,所以像吕玲玲和韩明这样的检察官真是平凡又伟大。这让我想起了昆山案、邓玉娇案,办案检察官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让案件真正实现了情与法的统一。正如电影中检察官所说:“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第二检察部二级检察官助理卢雪珊:“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影片里检察官吕玲玲坚持追求正义的态度坚决。检察官韩明在向张贵生分析何为防卫、何为互殴、何为伤害时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也引人深思,韩明的“觉醒”离不开张贵生案、自己家庭遭遇的推动。作为法律从业者,基层检察人,更能体会要打破司法惯例去据理力争的艰难。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面对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最朴素的期待,我们必须心存敬畏。在案件办理中,必须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少一些置身事外的“专业理性”分析,多一些设身处地、“如我在诉”的换位思考。最大化兼顾好法、理、情,以高质效办案擦亮“人民至上”底色。

  

  第三检察部五级检察官助理唐年华:看到电影里面检察官对案件事实、关键证据的“较劲”,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检察人,我深受触动。办案无小事,不能让案件带病起诉,别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别漠视任何一个偶然,电影再一次让这句我始终铭记的话深入内心。追求公平正义不能仅凭法律惯性,每一个案件都是鲜活的司法实践,都关系着别人的人生。看到电影中新旧司法观念的碰撞,也提醒着我追求公平正义无止境,日常办案更要勤于学习思考,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破解矛盾,更要高质效的办好每一件案子。电影里有一句话很触动我:“什么是法?法的本源就是老百姓对正义的期待。”由人民创造出来的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渴望的正义表现出来。我希望,在未来,会有更多人像影片中的韩明、吕玲玲检察官一样,始终坚持捍卫公平正义,严守底线、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疑点,追求案件背后的真相。

  

  政治部副主侯佰宏:电影《第二十条》告诉我们,‘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不是一句空洞无力的口号,需要我们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的视野、群众的思维去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知道一个案件的办理对于当事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也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的办理中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义。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一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办案,不要始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瞰众生,要善于走出大门,融入大千世界,多了解生活的底色和社会的本来样子,切实感受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达到与群众共情、和群众共振,喜群众之喜、恶群众之恶,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以这样的方式来办理案件,才不会偏离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编辑:赖政宇
中共阿坝州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