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余场覆盖全域的宣传活动、25万余份传递法治温度的资料、20余万人次的深度触达……"八五"普法以来,理县司法局以"时时在线"的担当、"处处发力"的韧劲,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到藏寨羌乡的每一个角落,"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着每一位理县人的心田,结出令人瞩目的阶段性硕果。
法治建设,思想先行。始终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工作的"定盘星",将其深度融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清单、党校干部培训核心课程,让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与此同时,一支支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校园课堂,开展基层宣讲百余场,累计覆盖万余人次。从机关会议室的专题研讨,到校园操场上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如明灯引路,不仅为全县普法工作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更让法治信仰在干群心中深深扎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理县深谙普法需"因材施教"。围绕"法律七进"核心目标,全县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法治套餐",让普法既有广度,更有精度。干部学法走在前,县委常委会90余次专题学法、县政府常务会50余次集中研讨,将法治思维融入决策全过程,打造"依法执政"的"领头雁"队伍。校园普法护成长,9名法治副校长化身"法治导师",200余场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活动进校园,为青少年撑起"法治保护伞"。乡村普法强根基,355名"法律明白人"扎根一线,150场"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火热开展,800余起邻里纠纷在法治框架下有效化解,乡村治理有了"法治主心骨"。寺庙普法促和谐,7名"寺庙法律明白人"到寺到扎康,50多场法治宣讲释疑解惑,法治理念与宗教和睦同频共振。景区企业共受益,景区里的法治打卡点成为游客"学法新地标",企业中的"法治体检"与法律顾问,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强心剂"。
告别"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执法中宣法、文化中传法、智慧中送法"的立体格局,为普法工作注入新活力。以案释法更入心,将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全过程,通过办理一起案件、讲解一部法律,让群众在身边事里读懂"法治硬道理",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文化普法更鲜活,面向全县征集"法治文化"作品,培育"雪龙快板队"等5支民间普法队伍,用羌歌、快板、剪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故事"唱得出、听得进、记得住"。智慧普法更便捷,打造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00余期微信公众号推文、200余期抖音短视频、40万余条普法短信精准推送,将"法治课堂"搬进群众手机里,让普法随时可学、随处可见。
如今的理县,公民法律素养显著提升,先后荣获"第二批省级法治示范县"称号,法治广场入选"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基地","青少年禁毒预防法治教育示范基地"成功申报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古尔沟镇、薛城镇跻身"省级法治示范乡镇",通化村更是摘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金字招牌,2所学校获评"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更令人欣喜的是,理县深挖民族文化与红色资源,走出了"非遗+普法""红色+法治"的特色路径。40余件融入羌绣、藏织元素的法治非遗作品惊艳亮相,8处法治文化长廊、5个4A级景区法治打卡点,让群众在休闲观光中感受法治魅力;依托朴头红女墓、薛城红军医院旧址等红色场所,20余批次团体研学、10余场党建活动相继开展,红色基因与法治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正成为理县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